天童龙象-还原天童如净禅师最后时光
诸佛说法,历祖垂迹,无不是给迷途众生指引正确的道路,从而还家。八百年前,如净禅师入主天童,承前启后,法传道元。让曹洞禅在日本得以生根、发展,延续至今。
对于如净禅师在天童的最后时光,网上记述,颇多错误。有必要追本溯源。
据《天童寺志》记载,绍定元年(一二二八)师感疾退席。七月十七日,下涅槃堂,为先师鉴足庵烧香,闻法堂宝盖镜堕于座上,因曰:镜枯禅至矣!书偈云:六十六年,罪犯弥天;打个脖跳,活陷黄泉。咦!生死从来不相干。旋即示寂。世寿六十六,塔全身于天童山。
依上文检索,找到三条原典记录,具体如下:
原典一:出自[宋]文素编《如净和尚语录》
师六坐道场。未禀承。众或是请。师云。待我涅槃堂里拈出。果临终拈香云。如净行脚四十余年。首到乳峰。失脚堕于陷阱。此香今不免拈出。钝置我前住雪窦足庵大和尚。并书辞世颂云。六十六年。罪犯弥天。打个勃跳。活陷黄泉。咦。从来生死不相干。
原典二:出自卍新续藏第 79 册 No. 1562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
净年六十六。忽命侍者设香案。声鼓集众。拈香嗣足庵焉。其语曰。如净行脚四十余年。首到乳峰。失脚堕于陷阱。此香今不免拈出。钝置我足庵大和尚。
原典三:出自新纂续藏经第87册No.1615 禅苑蒙求拾遗
枯禅镜堕 瑞光鼓震
枯崖漫录曰。天童如净禅师感疾退席。下涅槃堂。为鉴足庵烧香。入寂时。侍者告以法堂宝盖镜堕于座上。曰镜枯禅至矣。如其言。
笔者尝试用白话,还原天童如净禅师最后时光:
宋理宗绍定元年七月(1228),天童山第三十七代方丈如净禅师因病辞去住持之位,移居涅槃堂。时年六十六岁的如净禅师,突然吩咐侍者敬设香案,并击鼓召集大众。
如净禅师曾经住持过六座大道场,此前从未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师承,大众请教时,他曾表示会在涅槃堂中告知大家。如今,他要兑现承诺,正式为嗣法恩师足庵智鉴禅师拈香礼拜。我的恩师足庵大和尚想必已等这一刻太久了!
侍者向他禀告:“法堂里宝盖上的镜子突然坠落到法座上。”如净禅师听闻后,说道:“镜子坠落法座上,有位枯禅自镜禅师将来天童主法。”后来事情果然如他所预言的那样。
如净禅师弥留之际,索笔写下辞世偈云:“六十六年,罪犯弥天;打个勃跳,活陷黄泉。咦!从来生死不相干。”写完投笔圆寂。世寿六十六,塔全身于天童山。
如净禅师曹洞宗法脉传承如下:大休宗珏——足庵智鉴——天童如净——永平道元。
南谷庵,俗称南山塔院,坐落于三塘村卢家岙开山义祖塔院一侧,紧邻幻智庵,它与东谷庵(古天童,宋代宏智禅师塔院)遥相对应。如净禅师圆寂后,其灵塔建在南谷庵,这是因为他的师公大休宗珏禅师之塔同样在此。
大休宗珏主席天童期间,大弘法化,学众恒逾三千人,故亦称天童宗珏。当时与宏智正觉禅师并称“大觉小珏”。南宋楼钥撰写的《天童大休禅师塔铭》记载,大休宗珏禅师圆寂后“学徒奉全身葬于南谷。”
那么,如何是“涅槃堂里禅”?如净禅师上堂时说:“涅槃堂里死功夫,风衮葫芦水上浮;恁么点开参学眼,释迦弥勒是他奴。”在涅槃堂参禅,并非专指生死之际的参禅,而是强调要有参禅的急迫感,时刻想着生死事大,无常迅速,生命就在呼吸之间。圆悟克勤禅师所说的:“绝后再苏,欺君不得。”表达的也是同样的道理。